• <samp id="simcc"><tbody id="simcc"></tbody></samp>
    <abbr id="simcc"></abbr>
    <li id="simcc"><dl id="simcc"></dl></li>
  • 首頁 資訊 風采 資源 建設 產業 合作

    秦嶺,商洛這樣守護

    來源:陜西日報 編輯:晨曦 人氣: 發布時間:2022-10-10 09:07:55
    摘要: 作為全省唯一全境處于秦嶺生態保護區的地級市,商洛置身于秦嶺廣闊的懷抱之中。生于斯、長于斯的商洛兒女,用辛勞和汗水,筑起一道生態防護的綠色屏障。

    盛夏時節,商山洛水間,草木葳蕤,山巒疊翠,綠意盎然。

    作為全省唯一全境處于秦嶺生態保護區的地級市,商洛置身于秦嶺廣闊的懷抱之中。生于斯、長于斯的商洛兒女,用辛勞和汗水,筑起一道生態防護的綠色屏障。

    近兩年來,商洛持續大力推進秦嶺“五亂”整治,做好秦嶺生態衛士,保護綠水青山,推動綠色發展,不僅山變綠了、樹變多了,而且一場更大的變化正在商洛大地發生。

    “守護秦嶺,不是不發展,而是不能破壞式發展?!鄙搪迨惺虚L王青峰說,“只有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才能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p>

    守護,寫好生態保護“大文章”

    羊溝的石頭山變綠了!

    6月29日,二龍山林場蟒龍站站長劉立峰爬上了商洛市商州區楊峪河鎮的一座石頭山。山坡上的松樹郁郁蔥蔥、長勢良好,巡山的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當地人把這里叫羊溝。羊溝周邊有石頭山,以前光禿禿的。現在種了樹,綠油油一片,一眼望過去心情都好了。”劉立峰笑著說。

    為了在石頭山上種樹,劉立峰所在的造林工作隊費盡了心思。石頭山太硬,就用機器打孔;山路太狹窄,就用騾子運苗馱土;陡坡人上不去,就安裝索道,工人們綁著安全繩種樹……

    克服山高水遠、立地條件差等困難,工作隊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給山頭增綠,也為當地群眾營造了更好的生活環境。

    增綠的同時還在護綠。林場護林員每天進行一次長達4小時的巡山工作,防火、防汛、防破壞。

    劉立峰說:“這些年大家環境保護意識提升,破壞行為越來越少。山上環境好了,不少人還來打卡拍照,感受綠水青山的魅力?!?/p>

    2021年10月,商洛率先在全省完成市、縣、鎮、村四級林長制組織機構建立工作,對秦嶺保護進行“網格化”劃分,明確責任區域,推動了森林防火、松材線蟲病疫木除治、秦嶺“五亂”涉林問題治理等工作展開。截至目前,商洛在98個鎮(辦)、15個國有林場、1274個村(社區)全面建立林長制,設立縣級林長161名、鎮級林長887名、村級林長3536名,全市有護林員12309名。

    治理,不負青山不負民

    商洛牢記“國之大者”,邊守護、邊治理。

    2021年8月以來,商洛堅持查事先查人,持續開展秦嶺“五亂”及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嚴厲打擊了一批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

    丹鳳縣劉某某因非法采砂受到開除公職處分,并被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商南縣徐某某因非法占用農用地被商南縣公安局立案偵查。

    ……

    一個個典型案例在全市進行通報,在以案促改的同時,更彰顯了商洛在秦嶺“五亂”整治中的決心。

    要治理,也要轉型。

    盛夏,記者登上柞水縣小嶺鎮大西溝礦山,看到山頂大片新栽種的刺槐、側柏已經長成,在風中搖曳。

    大西溝礦業公司副總經理程青毅指著眼前的修復區說:“我們始終堅持‘兩山’理念,全面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依法依規編制備案恢復治理方案,全面推進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治理,扎實推進礦山裸露區域生態植被恢復,2014年以來,先后投入資金2億多元?,F在已經形成邊開發邊修復的長效機制?!?/p>

    在商州區板橋鎮的寺溝礦山,商洛匯金實業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對各項設施設備與開采工藝進行升級。

    開采作業過程中,利用灑水車、霧炮進行除塵;對所有設備、車間、落料點進行封閉,保證揚塵不外露;礦區內運輸使用電動卡車,一年可節省柴油3000多噸,實現低碳排放……在生產運輸過程中,寺溝礦山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礦山開采結束后,這里預計會形成1500畝土地,還可以用來建造礦山觀光旅游基地、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商洛市自然資源局礦產管理科科長王魏林說。

    近年來,商洛適應“雙碳”要求,大力推進優勢礦產資源整合,將現有資源性礦業按照規?;?、綠色化、延鏈化、數字化、安全化進行“五化”轉型。截至2021年底,商洛全市礦山從2016年的141個下降到31個,實現了規?;c綠色化的雙重轉型。

    發展,唱響綠色產業“主旋律”

    隱藏在山陽縣戶家塬鎮牛耳川社區川道中的陜西意發生態農牧產業園,曾是村民的宅基地。幾年前,村民整體移民搬遷到山下的社區。山陽縣因地制宜,將這片區域規劃為生態農牧產業園區。

    在產業園辦公區的大屏幕上,養殖區、殺菌車間、屠宰車間等區域情況一目了然。這個集飼草種植、肉牛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等于一體的現代化生態農牧產業園,將周邊1100余戶農戶鑲嵌在肉牛產業鏈上。

    “肉牛采用有機化養殖,從飼料種植到養殖用水的各個環節都要經過嚴格檢驗。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通過沼氣站、堆肥站后,產生的沼氣可供附近移民搬遷小區使用,肥料可供周邊菌菇種植基地使用?!标兾饕獍l生態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左可鑫說,“整個過程不僅做到無污染,還實現了綠色循環?!?/p>

    49歲的楊賢貴是戶家塬鎮牛耳川社區人,以前住在山溝里,2019年搬遷到了移民小區,目前在農牧產業園工作?!拔椰F在一個月工資4500元,離家近,方便不說,一年下來的收入比以前在外面打工還要多?!睏钯t貴說,“家里做飯都用園區產的沼氣,費用比用電低了不少?!?/p>

    近年來,山陽縣推行集中生態養殖模式,減少養殖業對水體、土壤、植被的破壞,實現以牧“復綠、補綠、增綠”,將9000戶農戶鑲嵌在生態養殖產業鏈上,年均增收1.6萬元。

    4月,商洛市和中科院合作發布“商洛市生態產品價值和碳匯評估平臺”,探索秦嶺生態價值的“可度量”“可查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切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商洛一直在行動。

    本報記者 王婕妤 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