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北斗,瞰星河。
近年來,伴隨著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建設不斷迭代升級,株洲正加速成為“北斗產業名城”。一幅北斗全面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真實應用場景,正在株洲生動上演。
敢為人先,出臺全省首部管理辦法
2010年,株洲市測繪局在原市國土資源局掛牌成立,成為全省第一個市級測繪局,標志著株洲測繪管理工作邁入法制化、正規化軌道。
十四年風云流轉,株洲測繪事業逐漸發展壯大,始終不變的,是他們“勇于突破,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
早在2014年,株洲就推出《株洲市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辦法》,規范測繪市場秩序、促進測繪事業發展。
2024年,為深入貫徹落實《湖南省測繪地理信息條例》,進一步加強株洲測繪地理信息統一監管,株洲結合實際,在全省范圍內出臺第一部市級測繪地理信息行業管理辦法。
新修訂的《株洲市測繪地理信息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第十六屆人民政府第五十四次常務會議表決,獲全票通過,于7月11日起實施。
該《辦法》從起草到出臺歷時半年,其核心關鍵詞“數字化”與“智慧化”,與北斗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
助力鄉村振興,點亮萬家燈火
測繪為北斗提供地理信息支撐,北斗也為鄉村振興賦能。天邊遙遠的北斗,點亮人間萬家燈火。
龍鳳庵村位于株洲市蘆淞區白關鎮東部,國土總面積846.49公頃。其白關絲瓜為特色農產品,是株洲市唯一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和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雙認證”的蔬菜類農產品。
如何讓小絲瓜變成大產業?讓農田“喝飽水”?讓老百姓增收致富?
株洲巧用測繪地理信息,從工作組織模式、規劃編制方法、推動規劃實施3個方面進行探索并組織編制村莊規劃,基于北斗技術構建龍鳳庵村鄉村治理實景三維平臺,實現全域信息一張圖、人居信息一張圖、黨建信息一張圖、產業信息一張圖、耕地信息一張圖,讓村民的生產、生活更便捷、更舒暢。
基于實景三維數字化平臺的龍鳳庵鄉村規劃編制案例榮獲湖南省2023優秀國土空間規劃設計和案例一等獎。實景三維在龍鳳庵鄉村治理中的應用入選湖南省實景三維創新應用十佳優秀案例。
截至目前,龍鳳庵村已打造成為“大興調研實踐地”“白關絲瓜展銷地”“紅綠文旅樣板地”和“數字鄉村示范地”四大高地,形成“兩心、一帶、三區”的空間格局。
在產業發展方面,村里研發了“絲瓜氣泡水”等新產品,落實了產業項目選址3個,新增土地流轉300余畝,持續壯大絲瓜產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如今的龍鳳庵村,北斗場景應用不僅讓該村成為全省村莊規劃編制樣板示范村。龍鳳庵村還實現了集體經濟合作社收入流水達130余萬元,全年通過集體經濟合作社帶動農戶收入達300多萬元,集體經濟收入30余萬元。
一幅藍天白云、環境優美、宜居宜業的美麗畫卷在這個白墻灰瓦的湘東丘陵山村正徐徐展開。 有了科學的規劃設計,龍鳳庵村逐步明晰了發展方向,把文化振興與鄉村振興相銜接,帶動鄉村經濟活力和鄉村生態環境提升。
共享測繪信息,推動北斗場景應用
無人駕駛出租車在路上行駛、導航APP精準計算最優路線、紅綠燈等待時間的精準讀秒、災害預警速報……北斗應用場景,正在加速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株洲打造的“實景三維+文物保護”項目,北斗化作丈量世界的腳步,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即可線上感受制造名城的歷史變化。
傾斜攝影、激光掃描技術融合地圖制圖技術、720云技術、三維可視化技術……當測繪與文旅“聯動”,這些技術便可用于制作實景三維文物保護單位地圖。
其中包括株洲著名文物保護單位——秋瑾故居,訪客可沉浸式體驗故居內前室、待客室、男仆房等場景。
在清水塘片區,株洲進行了實景三維建模,極大的提升了清水塘片區環境改造和土壤植被修復速度,土地實時情況、項目推進程度,一張影像一目了然。開創了實景三維地理信息新局面。
截至目前,株洲已完成1.12萬平方公里基礎數據全域覆蓋采集,包括1米遙感影像、2米數字高程模型,組裝地形級實景三維產品。城市級實景三維建設已完成394平方公里。
部件級實景三維建設實施了九郎山城際鐵路站、株洲市市民中心、市博物館等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室外傾斜攝影、室內激光點云掃描等數據采集和部件實體構建。
為推動北斗應用與數字時空底座的深度融合、互聯互通,株洲按照國省要求,形成了一系列標準規范,確保了“一個地理實體只測一次”“一次測繪、多元更新”機制,常態化開展數據采集更新,建立了權威統一的數字時空基底。
株洲市資規局主要負責人表示,未來,株洲將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路徑,堅持守正創新、錨定目標,統籌發展與安全,進一步夯實地理空間基底,為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賦能,為數字株洲高質量發展貢獻測繪力量。
(供稿人:張建平,楊子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